转眼间,2025年过半,地板行业发展情况又一次成为家居行业关注度颇高的话题。
从居家生活的健康诉求,到公共空间的功能迭代,再到数字渠道的用户体验重构,地板行业市场正经历前端的变化。各地板品牌要从中脱颖而出,既考验综合实力,也考验战略眼光。
这其中,肯帝亚超级地板成为了一个值得拆解的战略样本。

从销售产品到传递生活方式,从性能导向到场景系统化,肯帝亚正在通过一系列技术升级、品牌塑造和渠道重组的动作,回应地板行业正在浮现出的三大趋势:价值信任回归、专业资质跃迁和多场景融合扩展。
壹|品牌力回归,综合实力成为新护城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板行业的竞争逻辑非常直接:谁的渠道更强、价格更低、广告更密集,谁就能抢占用户心智。但到了2025年,这套“快进快出”的打法已越来越失灵。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也在重新学习如何判断一个品牌是否真正可靠。花色和优惠不再决定选择,产品背后的制造能力、服务闭环、技术体系,成为新的核心变量。
在这场“重建信任”的竞赛中,肯帝亚是为数不多反向上行的企业。它没有被短期流量诱惑,而是用十几年构建了一套稳固的品牌信用体系。
肯帝亚的底层能力,并非依赖营销话术构建。公开数据显示,其国家专利数超过240项,研发体系覆盖基材工艺、涂层配比、防潮结构、空间系统适配等多个领域。所谓“超级地板”,并不是几个概念词的包装,而是一套被完整打磨过的产品逻辑。它在抗菌、防火、防霉、防水、降噪等多个性能维度上做到同时达标,实现了厨房、儿童房、商用空间、地暖系统等多场景的全域适配能力。

更关键的是,肯帝亚不是做一个好产品,而是能稳定地做出一批好产品。这背后是其制造端标准化能力与交付端空间化整合能力的协同配合。从环保材料选型、柔性智造排产,到门墙柜系统解决方案的落地转化,肯帝亚所依赖的已不是某个单点突破,而是一套高度磨合的综合运营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能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而不是靠一两次亮眼的市场动作刷存在。
如今的市场不缺爆款,也不缺热度,但缺的是稳定输出信任的能力。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从来不是靠某次成功,而是靠始终如一的专业主义。肯帝亚所代表的这一类品牌,不靠喊口号,不靠砸广告,而是让品牌成为体验的一部分——将专业转化为共识,将能力转化为可感知的价值。这,才是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最难构建、也最难被复制的护城河。
一方面,消费者对“环保”“健康”“舒适”等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于宣传语层面,而是要求企业给出真实的材料数据与性能背书。另一方面,随着公共空间与多业态融合场景的快速兴起,地板产品需要从“家庭装修”这种小场景,延伸到学校、医疗、运动场馆等“高负荷、重认证”的大系统。在这些层面,肯帝亚显然已经万事俱备。
贰|从家庭走向公共空间,场景边界正在重塑
长期以来,家庭装修始终是地板行业的主阵地。但近几年,公共空间市场的存在感正迅速上升,不仅体量扩大,要求更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医疗、教育、商业、康养、运动等场景对地板的需求不断细化,正推动整个行业从传统居家语境中抽离,走向更复杂、更多元的使用空间。
这场转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从C端到B端”的简单迁移,而是原本就存在的B端需求,在产品标准和服务体系上的系统性提升。家庭用户关注花色、环保与脚感,更多是一种主观体验判断;但公共空间讲的是系统安全、维护效率与功能配置,产品是否具备耐磨、抗菌、防滑、隔音、抗压等能力,是能否入场的基础门槛。行业门槛不再是“看上去不错”,而是“真正扛得住”。

肯帝亚对这种结构性升级并不陌生。其“超级地板”近年来持续在材料端迭代多功能复合基材,并在产品结构与工艺系统层面,加强与门墙柜系统、地暖辅材、空间节点的融合适配,背后正是对高强度使用环境下“集成化使用”的理解。而在运动空间领域,肯帝亚更是行业少数同时具备FIBA认证和CBA运营经验的地板品牌,其运动系列地板产品兼顾抗压、防滑与回弹指标,已具备场馆级性能实力。
这意味着,肯帝亚正在从一家传统的地板制造企业,转向一个多场景、全品类的空间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能力,远不是把同一块地板换个标签那么简单,而是对空间属性、使用频次、用户结构的深度理解,是从"生产产品"转向"参与空间"的角色转变。
叁|体验跃迁:从导购逻辑到空间叙事的变革
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地板行业,产品力正在失去溢价空间,而“体验力”正在接棒成为决定用户心智归属的关键变量。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决定用户是否选择某个品牌的,不再只是价格和花色,而是能否形成对产品性能、空间适配度、安装服务乃至交付确定性的全流程信任感。
这背后,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路径的演进——从早期“信息缺口”时代的导购驱动,到如今“信息过载”背景下的体验筛选。用户越来越倾向于用“所见所感”而非“所听所说”来判断产品价值,这对品牌的空间呈现能力、服务可视化程度、系统交付机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肯帝亚在这一轮跃迁中,显然有着更系统的布局思路。在今年亚太地材旗舰展中,肯帝亚以“超级地板”为核心,搭建起多场景沉浸空间,用完整空间叙事承载不同品类地板的功能价值。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展陈噱头,而是其体验策略在渠道末端的缩影。可以看出,肯帝亚希望让用户“感知产品”,而不是而不是仅通过解释理解产品;让用户基于空间体验信任品牌,而非仅靠销售话术达成交易。

这种转变也延续到了终端体系。无论是构建“超级地板体验馆”,还是在门墙柜、地暖系统等模块间形成协同关系,肯帝亚都在将体验做成交付路径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场景展示。这种融合叙事与交付能力的体验策略,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先铺货、后服务”的线性商业逻辑,成为地板品牌能否向上突围的关键标志。
从品牌价值的重建,到场景边界的扩容,再到体验体系的跃迁,地板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的价值重构。这场重构的核心,不是做一块更好的地板,而是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空间居住环境。
肯帝亚的路径给出了一个范本:即不追逐行业短期流量的风口,也没有被价格战裹挟进低效竞争,而是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多维场景拓展和系统体验优化,搭建起一套更稳健、更有穿透力的品牌体系。在浮躁的竞争之外,它选择了一条长期主义驱动的增长通路。
面对持续演化的市场需求,真正能穿越周期、赢得用户长期信任的,从来都是那些以用户价值为起点、以系统能力为根基的建设型品牌。肯帝亚,正稳步行走在这条路上。
(以上文章、图片来源于:肯帝亚超级地板供稿,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