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低迷的状态似乎成了地板行业的新常态,如何进行新改革才能迎来地板行业的新发展,是整个行业在2016需要沉下心来思索的问题。
回望来时路 那时地板花开盛
纵观发展史,地板是家居建材行业起步较早的一个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火于2005年。在最红火的时期,地板是发展前景非常壮观的行业,当时有资金实力的地板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产品矩阵到品牌矩阵的布局,一个企业可以做十几个品牌,并不断通过招商进行迅速扩张。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经销商的主动意愿很强。在这股热钱效应下,早期的地板企业成长很快,几万块钱起家就能做起一个地板企业,并且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实现身家上亿。而除几个大品牌外,市场还涌现出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二三线品牌,群雄纷争,各自为王。
沙场纷争现 此方唱罢彼方起
2011年,中国地板行业被资本改写,一个叫“大自然”的品牌成为首个以“地板”命名成功上市的地板企业,一时间所有地板人纷纷向往上市,期望像大自然一样集中资本优势,引领行业市场。地板行业风起云涌,竞争激烈,暴利时代也随之宣告结束。在繁杂的营销理念中,无醛环保概念被无数地板品牌反复炒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板产品负面资讯不绝于耳,其中还不乏知名品牌。真健康与假环保成了一场连众神都难辨真假的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之争。为了力证自己是真正的“孙悟空”,在众多品牌中不乏善用独特创新营销手段开拓市场者,例如一些地板企业为了向公众展示其产品绝对环保没有甲醛,在市场上架起一个锅子煮面条,并将地板产品切割成块,放到锅子里一起煮了吃,大有靠吃闯出地板界未来的架势。然而在各种吸引眼球的奇葩方式层出不求后,为争夺市场导致过度营销的负面效应也逐渐突显出来。
浮华过后 制胜法宝今何在
暴利时代结束后,一些小的地板企业因为利润薄弱而“无心恋战”,于是市场上又刮起了一阵倒闭潮、兼并潮,在看似洗牌加剧的背后,其实近三年整个地板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台整理期。宏观市场上来看,中国的广大县城、农村绝大多数还是使用的水泥和地砖,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地砖还有很大的市场份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木地板也会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看上去木地板未来市场容量还是很大的。然而活在当下的地板行业出路在哪里?与其绞尽脑汁在材质上、理念上下文章,不如转而关注地板的功能性,而目前地板行业最大的功能性分类就是地热地板。
南方统一供暖被否决之后,有很多人在寻求新的制暖方式,以改变南方冬天室内比室外还要冷的窘境。在羡慕北方小伙伴的同时,与供暖系统相辅相成的地热地板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这是一个既定的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让地板行业出路的答案呼之欲出,然而这却并非一条康庄大道。坐拥既定市场优势的地热地板在发展中遇到了两大阻力:一是企业诚信,二是技术缺陷。
入市初期宣传的天花乱坠安全可靠的地热地板,纷繁曝出加热后甲醛超标的问题,甚至还出过一些漏电导致人身伤害的负面消息,让人望而却步,而部分技术存在缺陷,导致库存积压更是地热地板的痛点,一些知名地板企业就曾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导致产品积压,最终放弃或延缓了地热地板的发展。即便是目前适合地热的地板技术已相当成熟,一线品牌却仍执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渗透进来。发力是死,不发力动力又不足,如此尴尬的处境急需变革。
路在脚下 如何滩涂变坦途
当前地热地板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自发热地板。自发热地板里面包含各种模块、芯片或碳晶,接上电以后会产生热量,并达到恒温。另一种是适合地热环境的地板。里面没有自发热模块,只有适合铺在地热模块上的材料,可以适用于地热的环境,不会变形,甲醛释放不会超标。
我国地热地板发展受阻说到底还是没有过硬的技术。受环境的影响,地热地板在欧洲、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被广泛采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多有成熟的行业技术标准。而我国地暖地板技术满打满算也才十来年,还处于企业各成体系的阶段,设计施工还不完善,对消费者也缺乏系统性的宣传。尤其是自发热地板,自上市以来,功率衰减严重,发热不均、局部起泡、起鼓等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越发警醒了地板企业向地热地板发达国家取经是当务之急,这其中也不乏先行者,例如天格倡导的地热专用实木地板和康辉韩式自发热地板。当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对地热地板市场进行有效瓜分:完善技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以达到完善地热地板技术提高质量;注重企业诚信建设,树立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形象;尽快建立地热地板行业标准,规范企业发展,打破各自为阵的局面。
虽然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农村,地板还存在巨大的未开发市场,但从宏观上来看,以功能划分的地热地板存在比以区域划分更大的市场。南方地区,甚至一些不方便集中供暖的,或者想改善供暖舒适性的地区,地热地板都是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红海中继续搏杀,夺取微薄的利润,还是投身蓝海做其中强者,甚至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相信每个企业心中都有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