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 张森林(根据张会长近期演讲稿整理)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物资流通暨市场专业委员秘书长于胜华近日介绍,建材市场已经出现了1∶1∶1的局面,即在现有家居城中1/3濒临倒闭,1/3勉强支撑,1/3的利润空间大大缩水。这和中国中小型地板企业2004年的状况大体相仿。
地板业异军突起 发展迅速
十年来,我国木地板已出现一批令世界瞩目的知名企业,造就了一批国内市场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质量标准,培育起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主流企业产销一体化并向产业链上端延伸,已拥有自己的基材加工以及原料林基地。就其主流来说,我国强化木地板的企业规模、技术装备、品种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理念、企业管理都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即将崛起成为世界强化木地板的主角。
我国大约有40家地板企业年产销量超过200万平方米,有几家企业产能超过1500万平方米,有的甚至更大,如圣象、吉象、克诺森华、克诺双凤、粤海柏高、福人木业、广西三威等拥有国内先进的基材(高密度)生产线。四川升达、广西三威、圣象、吉象、福人木业等的原料林基地建设也在着力推进。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主流企业的管理不断科学化。
正是竞争环境造就了我国强化木地板主流企业的营销理念现代化。越来越多企业真正把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下大力气收集信息和测量市场需求,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竞争者,分析营销机会,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沟通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增加顾客;以自身营销实践来倡导诚信,从而获得较高的信誉和市场份额。
持续强劲的需求带来广阔前景
据专家估计,大约6000万中国家庭年收入已达1.2万美元(有说是1.1亿人),今后十年将增加到1.5亿人。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今后我国工业化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50%,是可以达到的。
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快,到2020年这个比重从2000年的50%降到30%左右。我国现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一年有2000万至5000万农民变成城市和城镇居民,共有2.2亿农民要转移出来。
在地板行业,小木匠出身的杰出企业家与其他行当转业来的精英并存,家族式管理和最前卫的现代管理理念并存,假冒伪劣、低价竞销与艰难扎实培育品牌并存,总而言之,无庸置疑的是我国已成为木地板生产大国,正生机勃勃地往生产强国迈进。尽管大面积存在良莠不齐,尽管超越自我十分艰难痛苦,尽管还要经历众多磨难和洗礼,中国木地板作为世界强国崛起已是势不可挡。我国木质地板产量去年已达2.57亿平方米,仅次于欧盟,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板生产大国。其中强化木地板1.5亿平方米,实木地板7000万平方米,实木复合3300万平方米,竹地板400万平方米。木地板产品年创产值达300多亿元人民币。
强化木地板面临一些新挑战
1、素板供应数量和质量的稳定问题;
2、多数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我国强化木地板企业和品牌都超过600个,显然不可能长期共存;
3、现在出口依赖的是低价竞争,肯定会遭遇反倾销(现已有加拿大、以色列提出)等贸易壁垒;产品品种仍不适应市场需要;研发和创新是我们行业的软肋,原创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稀缺,专利权已成为我国强化地板走向欧美发达国家的重大障碍;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紊乱严重影响行业正常运行、低价倾销、假冒伪劣是行业顽疾;管理理念守旧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品牌意识淡薄妨碍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大整合 促进大提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地板市场的竞争将产生不小的变化。竞争是残酷无情的,有专家做过统计,中国私营企业平均存活不超过6年,有的民营企业生而不死、长而不大,解决这些问题要过五关斩六将;中国工业化的缺陷,本国的正规制造业被技术简单、规模很小的非正规工业生产活动所替代的弱质替代强质现象,正常情况下应是补充和配角,不可能支撑行业现代化,单个企业最大市场份额不到10%。
品牌是竞争的产物,没有竞争就没有品牌,没有激烈的竞争就没有强势品牌,不参与全球竞争,就没有世界名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竞争是激烈了,但越激烈的竞争越有可能产生强势品牌。
自主品牌是一种逐步形成的全面能力,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品牌包括四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品牌是一种商标;第二,品牌是一种象征,是金字招牌;第三,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位、一种格调;第四,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有关的关键性体验。没有自主品牌,很容易陷入到为别人打工,处在产业链底端的状态。
因此,我国的强化木地板企业应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品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