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接任柯诺木业(中国)“掌门”的彭鸿斌来说,如何壮大德国柯诺木业在中国的业务目前似乎并不是第一要务,一段在坊间和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绯闻”成了他急需摆平的燃眉之急。
7月1日,荷兰 Unilin Beheer 公司、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和美国 Unilin北卡罗来纳地板公司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 337调查”申请,指控申请书中列明的公司制造并销售到美国的强化木地板产品侵犯了申请人的专利权,并要对此进行调查。在3家公司向ITC 开出的30家涉嫌锁扣专利的企业清单上,中国企业占了17个名额。
而在业界素有“一种比反倾销更具杀伤力的贸易壁垒”之称的“337调查”,是指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 337节所进行的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一旦调查结果成立,那么被调查对象将永久失去进入美国本土市场的机会。
“7月29日,美国ITC在调查后启动“337调查。此举对于占中国木地板市场半壁江山的17家企业来说,其意义和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上述3家公司为何突然就锁扣专利向中国企业发难?当很多人还是一团雾水的时候,一则“‘337调查’可能是柯诺木业(中国)在背后挑起的事端”的消息迅速在业界和坊间游走。“我们真的很冤枉,而且确实被冤枉了!我们怎么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成了锁扣专利事件的幕后主使?”柯诺木业中国区总裁彭鸿斌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一脸无奈,“‘ 337调查’的黑锅,为什么要我们来背呢?”
被传与彭鸿斌的名气有关
时间可追溯到7月11日 。
“早上大概是7点多,我还正在睡梦中。突然,手机的铃声把我吵醒,我迷迷糊糊地还在想是谁这么早打电话进来?我的朋友一般都清楚我的作息习惯,不会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而知道我手机的基本上都是我的朋友。”但当彭鸿斌接通电话之后,心里还在犯嘀咕的他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老彭,有人说337 锁扣专利调查事件的背后主谋是你们柯诺,这是不是真的?”
从这位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中,彭鸿斌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据我这位朋友讲,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我们柯诺木业跟‘337调查’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就是背后主谋!”
柯诺木业为什么摇身一变而成为了“337调查”的背后主谋了呢?“我当时也这么问,我那位朋友说,‘337调查’涉及全球30家木地板企业,其中仅中国企业就占了17家,而且这17家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中国木地板市场上的重量级企业,但业务遍布全球的柯诺木业却为什么不在这份337锁扣调查名单上呢?”
弦外之音就是,如果存在锁扣专利侵权的话,那么木地板市场世界排名第一的柯诺木业应该排在首位。反之,如果“337调查”这17家企业锁扣专利侵权成立,那么没有被调查的柯诺木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无疑将会扩大。
“这种推理简直是荒唐透顶、滑天下之大稽,又是多么可笑!而我们柯诺木业也就这样成了冤大头,我们有多冤枉呀!”彭鸿斌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与此相关的是, 7月10日上午,中国林产协会举行了强化木地板重点骨干企业紧急高层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通报地板锁扣工作组的工作进展,通报并分析337 地板案情,讨论并决定是否对‘337调查’进行应诉。”参加此次会议的只是“337调查”中列举的17家中国企业,柯诺等没有列席当天的会议。
问题即出在此。某不愿透露身份的木地板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大家在一起吃饭时,发现某大企业老板不在场,突然有人蹦出一句“这企业老板是不是怎么了?”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该企业老板就会“怎么了”。“这种推测是常有的事情。”他笑着说。
该企业老总的话似乎已经对柯诺被怀疑为幕后主使提供了一种解释,但似乎又并非完全如此:“彭鸿斌的名气太大了,他重操旧业,而且又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德国柯诺木业,这对目前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中国木地板市场和中国木地板企业而言都不是‘利好\’消息。”上述不愿公开身份的老总分析说,“这不难解释,想想十多年前中国的木地板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彭鸿斌当时第一个做中国的木地板。他用10年时间不仅做出了中国的市场,而且做出了中国木地板的第一块牌子——圣象。因此,彭鸿斌执掌世界最大的木地板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对本土企业的影响是不难想像的。”
不难看出,柯诺的名气和彭鸿斌的名气成就了柯诺木业参与 337锁扣专利调查的故事。记者还得到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是:“7月的时候,有一家媒体曾报道柯诺木业高层表示使用专利应该支付专利费用的消息。在这个敏感时期,大家对这种言论可能觉得难以接受,也比较容易引起误解。”参与“337 调查”应诉的一家木地板企业高层对记者这样表示。
支付专利费让柯诺避过“337调查”
从337锁扣专利调查名单上列举的17家中国木地板企业看,圣象、菲林格尔(上海)、升达地板、上海强人、大自然等等无一不是中国木地板市场的霸主。但位列中国木地板行业前三名的柯诺为什么没有受到荷兰Unilin Beheer公司、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和美国Unilin北卡罗来纳地板公司的专利侵权指控呢?
“实际上,我们使用他们的专利是给了专利费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有专利授权的合法使用行为。”柯诺木业中国区总裁彭鸿斌拒绝向记者透露这一锁扣专利费的支付方式和支付额度,“给荷兰Unilin Beheer 公司、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和美国 Unilin 北卡罗来纳地板公司支付多少专利费、如何支付?这些我们实际上并不清楚,完全是由德国柯诺木业总公司负责运作的。”
他告诉记者,柯诺集团目前有近 300名优秀科研人员,每年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有上百个,该公司目前在全球已经注册了600多项专利。
但彭认为专利费是应该支付的,“现在既是市场经济,又是经济全球化,因此必须遵守这里面的游戏规则,谁不遵守规则就可能会出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要多少专利就给多少,被起诉的企业大家应该联合起来讨价还价。”
“总之,对于这件事(锁扣专利)我们感到很遗憾。这对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地板行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而且指控中包括了很多国内知名品牌,这说明以往我国的地板行业整体上对专利以及专利保护都没有重视,甚至是一种漠视的态度,这件事给所有地板企业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希望通过林产协会的领导以及广大地板企业的积极应对,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结果,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提高国内地板行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促进中国地板行业的稳定发展。”彭说。
一个相关的事实是,记者从一份尚未公开的内部资料上看到,同是生产木地板的企业四合就支付了2005年度的锁扣专利费用,而生产竹地板的杭州大庄也有支付锁扣专利费用的记录。
“337调查”是专利持有人的单方面行动
337锁扣专利调查风波究竟是不是柯诺木业挑起的?与柯诺木业有没有关系?
“这里面有误会,”参加了“ 337调查”应诉的北京宏耐集团总裁李卫告诉记者,事情的真相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次木地板展销会,“当时国内去了不少企业,而就在这次展销会上他们搜集了很多资料,之后就发生了荷兰Unilin Beheer 公司、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和美国 Unilin 北卡罗来纳地板公司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 “337调查”申请,指控申请书中列明的公司制造并销售到美国的强化木地板产品侵犯了申请人的专利权,并要对此进行调查。此次涉嫌锁扣专利的17 家中国企业,都参加了拉斯维加斯的木地板展销会。”
李卫直言,宏耐没有参加拉斯维加斯的木地板展销会,因此宏耐也不在遭受“337调查”的 17家中国木地板企业之列。但由于“337调查”“是一个行业问题,是事关中国木地板业发展的大事”,因此宏耐也参加了应诉。
中国林产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电话证实了上述事实,并强调说:“‘337调查’是 ITC的单方面行动,跟柯诺没有关系。”
这就意味着,“‘337调查’可能是柯诺木业(中国)在背后挑起的事端”的言论只是一句谎言,柯诺也因此而蒙冤。
“其实,像锁扣专利等这类壁垒或非壁垒的行动,都是针对中国木地板企业而来的。假使锁扣专利成立,实际世界上的木地板企业几乎都存在侵权问题,但现在被诉侵权的主要是中国企业,其用意很明显——中国是木地板生产大国,所以要打压。”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木地板专家分析说。
早在今年 5月底的一次会议上,林产协会会长张森林也有过类似言论:“中国名副其实是木地板生产大国,出口越来越多了,而且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北美听到中国地板商就害怕,所以对我们实施反倾销。我们制造能力、竞争能力很强,不仅加拿大对我们实施反倾销,以色列也对我们实施反倾销。”而这也更进一步表明柯诺木业跟“337 调查” 没有任何关联。
参与“337调查”的另一家企业金钢欧德的总经理刘帆也向记者介绍,这次锁扣专利纠纷完全是国外地板锁扣专利持有人单方面的行为,“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从自身发展考虑,德国柯诺木业集团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而且就我了解,彭鸿斌是一个非常注重维护行业稳定、团结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是不是存在锁扣专利侵权目前还没有结论。“锁扣作为一个地板的传统技术,已经使用在很多领域,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锁扣技术就已经存在,而木地板的发明应用才十几年时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锁扣技术不存在专利问题。”宏耐总裁李卫这样表示。
但基于美国 ITC 7 月 29 日 对这一事件启动“ 337 调查”的事实,中国 18 家木地板企业已经做出反应,准备应诉。不过李卫告诉记者,初步结果“要等到 9 月”。